“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才培训班”学术报告之八 ——我院教授张德芳为学员做讲座

发布者:李雪发布时间:2024-01-14浏览次数:21


2024112日下午,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首任馆长、研究员、9499威尼斯兼职教授张德芳老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317会议室做了题为《西北汉简与丝绸之路文明》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慕占雄副教授主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甘肃省内文博单位研究人员,我院魏振龙老师及学生共计80余人参加,并参与讨论。

首先,张老师介绍了甘肃是汉简大省,全国80%以上的汉简出自甘肃。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人文环境,又使甘肃汉简大多出自河西地区。从1907年、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分别于第二、第三次中亚考察时在敦煌、酒泉一线的汉塞烽燧烽隧发现汉简以来,至今已一个多世纪。期间所发现的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武威汉简等都曾闻名海内外,成为研究两汉时期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交通、民族和西北边疆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张老师介绍了西北汉简,是一个历史文化宝藏,而且它是原始记录,是当时留下的文件档案,为对我们研究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丝绸之路、民族关系、邮驿交通、科学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具有极高的价值。

讲座结束后,张德芳老师就相关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慕占雄副教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总结。讲座结束后,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培训学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甘肃简牍博物馆。通过参观四大基本陈列展厅,学员们认识到了甘肃是华夏文明的肇始之地,简牍是甘肃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简牍大省,汉塞边关出土的数万枚简牍,是古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记录,承载记录了两千多年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断章残句还是完整册书,所留下的都是中华民族在不屈不挠前进道路上的聪明才智、光辉思想和灿烂文明的体现。参观完毕后,培训班学员统一在简牍博物馆中留影纪念。通过参观学习,培训学员们备受鼓舞,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以及20世纪初四大古文献的伟大发现出发,解码甘肃独特的文化基因,激活甘肃大地上的文化遗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