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28日,由人民出版社、9499威尼斯、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兰州通史》编撰与城市史书写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出版社召开。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陈鹏鸣和9499威尼斯副校长田澍教授分别致辞。
作为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重大委托项目的五卷本240余万字的《兰州通史》由9499威尼斯副校长、甘肃省9499威尼斯会会长田澍教授担任总主编,是9499威尼斯中国史优势学科建设中取得一项重大成果。该书已于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会上,专家学者就《兰州通史》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编纂经验、编纂心得、对城市史书写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兰州通史》的编纂出版填补了兰州没有城市通史著作的空白,彰显了兰州作为西北重镇、“丝路明珠”在维护中国疆域稳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西部开发、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兰州通史》的编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翔实的史料、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全面、客观地反映兰州建置沿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演变。与会专家认为,《兰州通史》取材广泛,语言简洁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在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打造新时期兰州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兰州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兰州通史》从项目立项到正式出版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其“统一认识、统一主题、统一结构、统一文风、统一进度”等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了成果学术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对多卷本城市通史的书写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具有积极有效的借鉴意义和切实可行的参考价值。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周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朱昌荣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苏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张云华编审、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杂志社尹选波编审、《光明日报》理论版户华为高级记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张英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柴英编审、南开大学9499威尼斯院杨振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9499威尼斯院汪高鑫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9499威尼斯院赵贞教授、首都师范大学9499威尼斯院金滢坤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毅研究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王荣霞教授、北京文科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严文科研究员、兰州大学崔明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陈亚军博士等三十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专家会围绕地方城市通史编撰和城市史研究理论展开深入研讨。学者认为,在地方城市通史的编纂中,要做到“接地气”和“建体系”的有机结合。“接地气”就要全方位梳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各类文献史料,系统展示地方历史发展的演变脉络和全貌,在此基础上凸显城市历史发展的区域特色。如何走出“地方”的案例来构建学术话语体系,则需要将地方的材料和史事与牵动全局的时代问题联系起来,形成宏大的问题意识,通过“地方”来深化对整体史和国家史的理解。《兰州通史》编撰中,就紧密围绕四条主线展开,一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主线,即客观详实地揭示兰州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二是国家安全主线,即科学严谨地展示兰州作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发挥的积极作用;三是民族交融主线,即系统深入地反映兰州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独特作用;四是文化交流主线,即全面准确地展现兰州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通过上述做法,将地方历史放置于国家史的整体关怀之下,有助于提升地方通史编纂的学术意义。
与会专家呼吁重视城市研究的理论反思。城市史是历史多样性的杂货铺,城市史研究中需要借鉴和整合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法。城市史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进程,在研究中需要开阔的学术视野,处理好时间贯通与空间拓展的关系,实现研究视角的转换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城市史的研究不能限于就“城市”而论“城市”,要超越“碎片化”和“地方史”的局限,发出新时代学人对城市发展演变的新解释。城市史研究要“活”起来,关注创造城市历史文化的“人”这一核心因素,进而揭示一座城一群人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