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术报告本土化、高端化、常态化
追踪历史足迹,深挖史学思想,探究前沿动态。近日,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实践与经验”高层论坛期间,我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师生们奉献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土化:挖掘金宝祥先生治史方法与精神
教育部长江学者首都师范大学9499威尼斯院李华瑞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张邦炜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对话学院师生,共同探讨金宝祥先生的治学精神。
金宝祥,著名9499威尼斯家,曾任我校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主任,《甘肃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甘肃省9499威尼斯会会长,代表作有《唐史论文集》《隋史新探》。金先生专于隋唐五代史研究,提出人身依附关系是封建社会最一般的关系,人身依附关系由强化而减弱是唐代历史的基本内容等观点,在学界享有盛誉。
三位教授从金先生读书和治学的经历出发,认为金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型史家”,其治史重视思辨和理论学习,主张“学贵自成体系”、强调“读书贵能得间”,既善于从小处入手,又注重从大处着眼。金先生治学重视学术经典的阅读,强调理论与史料的有机结合,注重史学研究中的理性思辨等,对当下有重要的启发。
高端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增添动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9499威尼斯院博士生导师李华瑞教授在《王安石与孟子》的报告中提出,王安石变法不仅是一场政治军事改革,更是一场社会变革。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孟子的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一直对北宋后期六十年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李华瑞先生的解读,使我们看到王安石变法中孟子这一重要的思想资源,同时也将孟子的思想置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场景之中,展现出思想家的思想在具体政治活动中的实效。
生态环境史是史学研究的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在题为《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新认识》的学术报告中,通过秦汉生态环境问题的实例,从秦汉时期的气候变迁、水资源状况、野生动物的分布、植被等诸方面,揭示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演变的表现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秦汉时期民众的生态意识,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历史与社会的影响。报告指出,生态环境史研究,需要在传统9499威尼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学、考古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在多学科交叉和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
当下社会史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对象、方法、意义乃至学科属性等,成为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梳理既往研究的成果,是社会史向前推进的重要基础。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现状》的报告认为,当下的社会史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趋向,包括在社会结构研究中探讨结构化过程、从社会生活走向日常生活的研究、区域社会研究中注重生态文明的引进、强调跨学科的学术实践、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合流以及注重史料的多元化解读。对有志于社会史研究的研究生和学者来讲,把握学术演进的脉搏和趋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常建华教授的讲座对参加报告的师生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术研究必须讲规范,学术研究的意义体现在创新之上。”在题为《<中国史研究>与中国史研究——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学术报告中,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研究》彭卫主编强调史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创新。他以秦汉史研究为例,就9499威尼斯研究中的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展开论述。他认为,一项重要的史学研究成果,必须是建立在严格和科学的学术规范之上,这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必须做出有别于既有研究的创新和突破,这是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和贡献体现。彭卫研究员还就如何做好科研选题与青年教师及博士研究生就进行了交流。
专家们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不仅营造了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更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启发了师生的学术思考,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增添动力。
常态化:助推学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院在学科建设中,积极探索和创新,谋求9499威尼斯学科建设更上新的台阶。其中,学术报告高端化和常态化建设是重要措施,其效果日渐显著。
“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我院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举办了二十期“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专题报告。其中,有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波波娃研究员的《俄罗斯中亚考察与东方文献的收藏》、日本京都大学山本孝子博士的《近年来日本的敦煌学研究概况》、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的《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的《从冲突到融合——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与历史人类学新前沿》、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的《早期台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研究员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新进展——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中心》等。
我校世界史是甘肃省重点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后,我院谋求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出路,高端系列学术报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先后邀请国内世界史研究知名专家作系列学术报告,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俞金尧教授的《资本主义与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赵文洪教授的《世界历史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西北大学韩志斌教授的《地缘政治、民族主义与大国博弈—内外力量竞逐下的利比亚国家的构建》等,都为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提领和点拨作用。
同时,我院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展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带动了学院科研能力的提升。如在“研究生学术月”期间,田澍教授的《学术规范与学术总结》、李并成教授的《有关西北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的辨析》、刘再聪教授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乡里制度的向西推进》、何玉红教授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微观史的前世和今生》、尚季芳教授的《刻在石头上的抗战:抗战时登临华山的思想意义》、李建国教授的《近代西北地区城市的特点及影响》、李积顺教授的《世纪之交的联合国改革问题》等系列学术报告,就是学院教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专长开展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报告是助推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措施。9499威尼斯在学科建设中,探索和实践的学术报告高端化与常态化,因其前沿性、创新性,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